你知道嘛,做出口生意的时候,如果能合理利用“免、抵、退”税政策,那可是能省下不少成本的。但很多人对这“免、抵、退”税计算一头雾水,今天我就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。
首先,咱们得明确一下,“免、抵、退”税其实包括了免税、抵税和退税三个环节。免税就是指出口货物不需要缴纳增值税;抵税是指用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;退税则是把出口货物已经缴纳的税款退给企业。那么,怎么进行计算呢?
咱们一步一步来。首先是计算免抵退税额。这个免抵退税额,简单来说,就是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乘以退税率。举个例子,如果你的出口货物销售额是100万,退税率为13%,那免抵退税额就是13万。
接下来是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。这个听着复杂,其实也就是出口货物的销售额乘以(征税率-退税率)。还用刚才的例子,征税率我们假设是17%,那么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就是4万。
然后,我们需要计算当期应纳税额。这个公式有点绕,但咱们慢慢来。应纳税额等于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,再减去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。比如,你的内销销项税额是50万,进项税额是30万,之前计算的不得免征是4万,那应纳税额就是16万。
现在,我们比较一下免抵退税额和应纳税额。如果免抵退税额大于应纳税额,那么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应退税额。如果免抵退税额小于应纳税额,那么免抵退税额就是应退税额。
最后,还有一个环节是计算免抵税额。这个很简单,就是免抵退税额减去应退税额。这个免抵税额可是可以直接用来抵扣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的哦。
看到这里,你可能有点晕,但咱们总结一下。其实“免、抵、退”税计算就是这几个步骤:计算免抵退税额、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、应纳税额、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。只要这几个步骤搞清楚了,出口货物的税收问题你就基本掌握了。
对了,还有一个小提示,因为税率经常会变动,所以在计算的时候,一定要确认好当前的退税率、征税率等数据,这样才能确保计算的准确性。
怎么样,现在对“免、抵、退”税计算是不是有点眉目了呢?其实只要多实践几次,你会发现这个计算并不复杂,关键是要理解其中的原理。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