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呀,最近有朋友问我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。说他2023年要退休了,工龄39年,养老金能领一万二,这是真的吗?那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。
首先,得说说这个养老金的计算方式,它其实是由基础养老金、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的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所以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会有所不同。
咱们先来说说基础养老金。这部分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一般是:基础养老金=(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+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)÷2×缴费年限×1%。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,一个是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,这个数据每年都不一样,需要根据具体年份来确定。另一个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,这个是根据你39年的工龄和缴费基数来计算的。
接下来,咱们看看个人账户养老金。这部分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:个人账户养老金=个人账户储存额÷计发月数。这个个人账户储存额,就是你这39年来每个月缴纳的养老金累计起来的总额。计发月数呢,是根据你的预期寿命来确定的,一般来说,男的60岁退休,计发月数是139个月。
最后,还有一部分是过渡性养老金。这部分养老金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养老金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,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人。计算方式比较复杂,咱们就不详细展开了。
那么,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这位朋友能领到一万二的养老金,到底是不是真的呢?我们来大概算一下。如果按照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,假设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6000元,他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也是6000元,那么他的基础养老金就是(6000+6000)÷2×39×1%=2340元。再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,理论上是有可能达到一万二的。
当然,这里面的数据都是假设的,具体能领多少养老金,还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。不过,从这个计算过程我们可以看出,养老金的多少,跟你缴费的年限、缴费基数都有很大的关系。所以,咱们平时还是要积极缴纳养老金,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准备。
总的来说,养老金的计算方式虽然有点复杂,但只要了解清楚里面的关键点,还是能算出个大概的。如果你也快退休了,不妨提前了解一下,做到心里有数。